轴线是建立画面空间、形成画面方位感、表现主体位置关系的基本要素。
在一个任务的场景中,轴线就是人物的视线,称为方向轴线。而此时摄影机所拍摄画面的十点称之为主观视点。在两人或两组人物的场景中,轴线就是人物头部之间的连线,称为关系轴线。摄影机根据轴线布置机位,体现画面人物之间的对话关系。在一个运动物体的场景中,轴线是物体的运动轨迹,称为运动轴线。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说,在拍摄人物对话时要遵循轴线原则(又称“180°原则”)。这其实是为了保证被摄物体在影视画面空间相对稳定的位置和统一的运动方向,在拍摄时需要在轴线的一侧区域内设置机位或安排运动。
当我们遵照轴线规则变换拍摄角度时们会产生三种方向关系:
1、摄像机的平行角度或共同视轴角度,画面中的运动对象的方向将完全相同。共同视轴,即两台摄像机在同一光轴上所设置的拍摄角度,相连的镜头中国拍摄方向不变,只有拍摄距离和画面景别的变化
2、在轴线的一侧设置两个互为反拍的机位,画面中运动对象方向一致,但其正背、远近不同。通常我们所用多为内反拍和外反拍两种方式。
3、当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完全一致时,在画面中无左右方向的变化,只有动作主体沿镜头光轴的远近的变化和正背的变化。也就是位于轴线规则下的180°线上,这种镜头又称为中性镜头。
在拍摄过程中遵循了轴线原则就容易比较便利地理顺方向性和画面之间的方向位置关系。遵循“轴线原则”能够让我们拍摄的画面更为流畅稳定,符合大众的认知,如果超过了180°,我们则称之为“越轴”。一般情况下,“越轴”会让画面变得混乱,画面内关系不清晰,影像故事叙述和剧情发展,还会有“跳戏”的现象产生,引起观众的不适。
那是否一定不能“越轴”呢?也不是。我们还是有很多办法去解决。
越轴视轴在镜头切换、转变视角时,摄像机超越轴线一侧180°范围的接线拍摄。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办法去完成拍摄:
1、通过摄像机的运动越轴
在拍摄的主体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摄像机来完成越轴。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让然是连贯、流畅的,并且摄像机和主体的双向运动使得画面动感强烈,大大减弱了越轴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不适。
2、通过场面调度越轴
这里的场面调度多指拍摄的主体人物通过运动打破旧的轴线,建立新的轴线关系,顺利完成越轴。
3、间隔拍摄多个对象越轴
也即是多设置几个机位分布在轴线的两侧,通过对物体镜头的切换,通过不断插入特写镜头改变总的角度,实现自然地过渡,也就达到了越轴的目的。
4、通过大动作的剪辑越轴
是一种很常用的办法。比如将屏幕上一个 比较突出的动作在前一个镜头中进行到一半时暂停,未完成的动作在第二个景头中接着完成。这样在切换到第二个镜头时就可以更换新的角度完成越轴。
5、关系轴线和方向轴线同时存在
拍摄对象为一个整体(一个人或一组人同方向运动),在拍摄这类场景时,可以以方向轴线为准选择拍摄角度,而越过了关系轴线,也可以以关系轴线选择拍摄角度从而与越过方向轴线。画面中人物方向是正确的,但运动方向会出现一个镜头向左一个镜头向右的情况,这是允许的。(但是还是不建议用,除非非用不可)
在拍摄时我们还是尽量的去遵守轴线原则,越轴的方法供大家在日常拍摄时可以练手、思考,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